与发展大局同频 与民生温度共振——2022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答卷亮眼
2022年,全市人力社保系统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关切”,人力社保事业在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服务发展大局的征程中阔步前行。
服务大局 彰显人社部门新作为
近日,市人力社保局印发《全市人力社保领域应对新冠疫情影响若干措施》(下称《措施》)。从援企稳岗稳就业、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做好人事人才服务、优化人社经办服务4个方面出台了19条措施,全力应对新冠疫情影响,支持复工复产,促进民生保障。
助力发展是当前的紧要之需,《措施》的出台无疑是扭住了关键,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有力明证。系列措施的落实必将为支持复工复产,促进民生保障,做好援企稳岗稳就业、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优化人社公共服务等各项工作提供保障。
观大势、顾大局、抓大事,凡是发展所需,必尽人社所能。
过去一年,全市人社系统还推出79项“降缓返补扶”人社政策包,为1.2万户困难企业阶段性缓缴社保费43亿元,为28.9万户企业降低失业保险费30亿元,为15万户企业稳岗返还13亿元,发放社保补贴等政策资金15.7亿元;联合银行实施“减息让利援企稳岗”行动,为近7000家企业减息让利2.7亿元,稳岗23.6万人。
同时,新推出人社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措施50条,发布外籍“高精尖缺”人才地方认定标准,制定境外人才参加专技类职业资格考试目录40项并全域实施,发布首批87项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数量居全国前列。
重庆市第六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决赛颁奖仪式
提“温”增“厚” 攀升民生保障新高度
2022年9月,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社保所专职从事就业指导和帮扶的工作人员王珊在人力资源信息库中发现毕业生小刘处于“离校未就业”的状态,她立即拨通小刘的电话主动提供帮助。在王珊的帮助下,小刘找到了一份广告公司行政助理的工作,每月工资在4000元左右。
人力资源信息库是我市为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探索实施的“一库四联盟”就业服务机制改革中的“一库”。此举有效破解了底数不清、趋势不明、匹配不准等问题,缓解经济下行、疫情常态化对就业工作的影响,有力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
这只是全市人力社保系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的一个缩影,一年来,全市人力社保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稳”应变,以“进”固稳。
2022年,全年就业形势稳中有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0.7万人,1—11月平均调查失业率5.4%,低于控制目标,优于全国水平(5.6%)。全市27.7万重庆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7.6%,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9亿元,扶持创业3万人,带动就业10万人。
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城乡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572万人、614万人、752万人,其中135.3万困难群体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9%。
引进人才6.3万人、同比增长6.8%;助力“满天星”行动计划,引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急需紧缺人才5000人;新招博士后1066人、同比增长5%。
处置农民工欠薪案件1061件、涉及1.19万人、涉及金额1.57亿元,分别同比下降40.%、39%、38.8%,治欠保支形势平稳可控。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7.2%,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100%,劳动关系治理效能大幅提升。
力行改革 塑造发展新优势
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重庆作为36个城市和地区的“先行者”之一,率先起步实施个人养老金试点。
推动“先行”变“先成”,全市人力社保系统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努力在先发优势中形成比较优势。2022年,加快建设全国首个“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培育数字技能人才5万人、总量达66万人。成立全国首家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建成北碚、巴南、永川、两江新区4个分市场;率先实施千名高层次科研人员顶岗培养计划,首批选派203人。
过去一年,我市在全国首批启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覆盖7家试点平台企业22.5万人。在全国首批开展“一卡通”应用试点,纳入人社内应用95项、人社外应用37项。全面启动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推动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同时,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集聚行动,招收启航专项781人、海聚专项174人,培训6320人次;启动全国首个卓越工程师大赛。联合出台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驾驶员权益维护配套文件,形成“1+1+3+N”新就业形态政策体系,为人社事业发展贡献更多“重庆方案”。
数字赋能 构筑智治新样板
“没想到只需要在网上提交申请材料我就完成了企业的开办手续办理,并成功申请了就业社保登记,真的是太方便了。”日前,重庆旭达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负责人通过网上办事大厅“一网通办”,仅10分钟就完成了企业开办和就业社保登记。
利用“智慧+”全面打通系统壁垒,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数据同源、实时更新,全力推进经办服务“一网通办”,全市人力社保系统让数据多跑路,提供服务更精准。
过去一年,坚持以算力换人力、智能换效能,推动人社业务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加快平台建设“夯基”。推进“智慧人社”146项建设任务,上线新版重庆人社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实现10项“一件事”打包办、206项高频事项网上办、143项一窗办、100项全域通办,全年提供线上服务6400余万件。人社西部(重庆)数据实验室启动建设,着力构建数网、数治、数脑、数营、数盾5大支撑体系。
推进数据互联“强核”。健全数据归集共享机制,加快多源数据挖掘、分析、应用,强化人社内部业务协同及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共享,融合人社部56项、市级部门30项共享数据,全年调用9000万次;完善川渝人社信息共享协同平台;探索对接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等社会服务资源,让人社服务更加集约精准、智慧便捷。
加强运行管理“提质”。健全“数说人社”机制,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和33条产业链创建“四库一中心”高层次人才图谱和“七彩”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模型;创新发布人才流动综合指数、青年人才发展指数,建立引人用才“晴雨表”。在全国率先上线自主研发的职业年金监管系统,构建数字化风控新模式。
打造精品 激活发展新动能
2022年9月22日,两江新区举行英才服务港开港活动,在合作引进高端人才签约环节中,两江新区与重庆理工大学、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进行三方签约。
目前,两江新区英才服务港已在全市率先打造集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人才引育和“双创”服务于一体的人才综合服务平台——两江英才荟,建立标准规范,实现人才服务“只进一门、只找一人”。
过去一年,全市人力社保系统深化重庆英才服务港建设,建成巴南区、两江新区、高新区、石柱自治县4个英才服务示范港,人才服务事项增至69项,累计发放英才服务卡1.25万张,全年提供“一站式”服务26.3万人次、服务好评率达99.7%。
过去一年,我市人力资源服务品牌持续焕发活力,内涵持续丰富,品牌力量激发新的动能。
我市举办“重庆英才·职等您来”网络直播招聘50场;917个以工代赈项目吸纳3.8万人次参与工程建设,发放劳务报酬2.8亿元;云阳面工、巴渝大嫂获评“全国我最关注的劳务品牌”,“大足雕客”入选全国“千行百品就业行”劳务品牌大型媒体推介活动首批5个重点推介品牌之一。
新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69个。重庆开发申报“火锅料理师”成为国家新工种。重庆选手夺得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2块金牌,实现历史突破。组建6个技工教育集团,新增3所技师学院,新建7个校企联办实训基地,产教融合更加深入。
组织重庆市脱贫人口赴山东省务工包机
协同联动 跑出合作新速度
2022年,成渝两地“云”签署了《成渝双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协议》重点围绕就业、社保、人才公共服务及和谐劳动关系综合治理,在合力构建“双核”人社公共服务“四大体系”等方面提出了12条合作事项,助力打造成渝两地人社同频共振新格局。
过去一年,川渝合作更深入,持续推进部省市战略合作协议具体任务,“五件大事”“十件实事”“六项举措”和两批便捷生活行动落地见效,40项“川渝通办”事项高效运行,全年互办业务48万件。
过去一年,全市人力社保系统坚持互促共进,切实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
“一区两群”更协调。开展“一区两群”高校毕业生就业结对帮扶,组织近千场专场招聘活动,“一区”为“两群”提供就业岗位6.2万个;在“两群”地区开展文旅、康养、非遗等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9.1万人次。
鲁渝协作、对口援藏更有力。新选派31名专技干部对口援助昌都。选派349名专技人才赴山东交流。山东帮扶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7万人,其中脱贫人口1.42万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586%、237%。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更强化。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五万计划”,聚集乡镇公共服务人才5844人,培育乡村治理人才4482人、农村合作社带头人10280人、劳务经纪人2.3万人,培训“互联网”营销师4200人次,引导乡村工程技术人员服务3686人次,以富民之策、惠民之事不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来源:公民报